茂隆骨科醫院國內外重要疫情訊息-114年第15週
日期:114/04/14-114/04/18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病管制署
資料彙整:感控組 洪美惠感控師
國內疫情
第15週共通報44起群聚案件,包括腹瀉26起、上呼吸道感染14起、水痘4起。
麻疹: 今年累計病例數為近6年同期最高。境外移入及導致國內感染群聚事件風險持續。
醫療美容要注意,施打肉毒桿菌毒素美容針應慎選合格醫事機構及人員使用合法藥品執行,以保障自身健康安全
疾病管制署今(15)日公布國內今(2025)年首起疑似施打美容針引發肉毒桿菌中毒案例。個案為北部40多歲女性,疑似透過網路平臺購買肉毒桿菌毒素並由賣方於3月下旬到家中,在額頭及臉頰注射肉毒桿菌毒素,3天後陸續出現吞嚥困難、唾液分泌障礙、眼瞼下垂及肌肉無力等症狀,就醫並插管使用呼吸器治療,3月29日通報肉毒桿菌中毒並採檢送驗,血清及糞便檢驗結果均為陰性,可能因採檢時間距注射肉毒桿菌毒素時間已超過1週,但依其症狀及流行病學資料,研判為極可能病例;個案經抗毒素治療已移除氣管內管,持續住院治療中。另衛生單位已針對本案非法藥品購買及非法施打等,進行相關調查與處置 避免後續再發生類似案件。
疾管署表示,肉毒桿菌中毒的傳染途徑可分為:(1)食因型:食用遭肉毒桿菌毒素污染的食物造成,大部分的肉毒桿菌中毒屬此類;(2)嬰兒型:常發生於不足1歲嬰兒,食入肉毒桿菌孢子增殖後產生毒素而引起;(3)創傷型:傷口深處受到肉毒桿菌孢子污染產生毒素導致中毒,常與藥物濫用有關;(4)其他型:包含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如醫學美容等)、意外或故意之肉毒桿菌暴露等。如為注射肉毒桿菌毒素造成之中毒,可能於注射後數小時、數日或數週發病,症狀包括疲倦、視力模糊、瞳孔放大、眼瞼下垂或由上到下肢體無力等神經學症狀,嚴重時可能發展為呼吸無力衰竭,甚至死亡,依據疾管署統計國內自2019年至今已累計8例因醫療美容引發之肉毒桿菌中毒疑似案例,民眾如出現疑似肉毒桿菌中毒症狀,須及時前往醫療院所診治。
疾管署提醒,肉毒桿菌抗毒素我國無藥品許可證,取得不易且價格昂貴,國內目前庫存4人份,預計今年再採購12人份,呼籲民眾切勿接受非合格醫事人員之人士使用來源不明之藥品,如因注射肉毒桿菌素(如:醫學美容)之疑似肉毒桿菌中毒個案或無居留證之外籍人士,基於緊急救治考量,疾管署可提供抗毒素使用,但須由民眾付費。
疾管署呼籲,接受不當的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可能對健康造成威脅,民眾在注射肉毒桿菌毒素等醫學美容療程前,應瞭解相關醫療資訊,並確認該機構為立案登記醫療院所,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執行者為合格醫事執業登記之醫事人員,醫師對於注射後可能出現副作用或併發症妥為說明並告知因應處理方法,注射製劑成分及是否有藥品許可證字號等資訊,以降低潛在風險。相關資訊可參考疾管署全球資訊網( https://www.cdc.gov.tw )「肉毒桿菌中毒Q&A」,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國內外疫情(第15週114/04/14-114/04/18)
流行國家 |
流行傳染病 |
全球 |
小兒麻痺症、麻疹、 新型A型流感、 新冠併發重症 |
亞洲/非洲 |
小兒麻痺症 |
馬來西亞 |
腸病毒 |
菲律賓 |
傷寒 |
瑞典 |
沙門氏菌感染症 |
韓國 |
流感 |
日本 |
百日咳 |
非洲/沙烏地阿拉伯 |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
哥倫比亞 |
黃熱病 |
巴拿馬 |
奧羅普切熱 |
阿根廷/孟加拉 |
登革熱 |
巴西/阿根廷/玻利維亞 |
茲卡病毒感染症 |
美國 |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麻疹/病毒性腸胃炎(諾羅病毒) |
Copyright 2025 茂隆骨科醫院. Designed by Bondlink. | All Rights Reserved.